一个家庭最大的成功,不是有钱,而是“好好吃饭”

发布日期:2024-08-24 08:58    点击次数:64

钱的好处,三五句话说不完。

太多的人,把金钱多少作为成功与否的标准。看家庭,就看存款的数量。

可是金钱再多,若是没有像样的家庭,也很快会花完。

当家庭有了内耗的时候,家人互相算计,很快就会四分五裂,家业就真正散了。

珞巴族有一句谚语:“三人省力,四人更轻松,众人团结紧,百事能成功。”

可见,家庭的团结,比金钱更重要。

见证团结的,就是我们的一日三餐,怎么吃饭,就怎么享受福气,带来动力。

图片

01

吃“父母”的饭,见证家庭的和气。

在周朝时,推行“井田制”。

一块大约百亩的地,分成九块,八块给私人管理,正中间的那块归公家所有。

每到耕作的季节,大家要把公家的地种好、管好了,才能去耕种自己的地。形成先公后私的劳动顺序。

久而久之,就形成了“大公无私”的美德。

一个家庭的管理,也是如此:兄弟姐妹小时候,吃父母的饭,后来大家长大了,又能够反哺父母的饭,这就形成了“公家饭”——以父母为中心的大家一起吃的饭。

作为父母,若是公家的饭做好了,意味着孩子的教育到位了。

正如教育学家莎莉·路易斯说的:“学习得高分的孩子,智商、社会条件、经济地位都不及一个更微妙的因素重要,那就是,所有孩子都经常与父母一起吃晚饭。”

大家庭里,饭局总是温暖的,和气的,那就是向心力,凝聚力,也是父母对孩子的促进力。孩子们呢?留下了最深的感情,美好的回忆。

02

吃“自己”的饭,见证自己的独立。

兄弟姐妹都长大了,就得分家,从父母的大家庭里剥离出来。

若是谁不愿意剥离,就意味着被父母惯坏了,开始啃老了,家庭就开始衰败。

谁能更早从父母的家走出去,谁就更容易取得成功。所有吃过的苦,后来都会变成生活的勇气和智慧。

富人李嘉诚说过:“因害怕失败而不敢放手一搏,永远不会成功。”

作为70后的我,在初中毕业之后,大部分的同学都背井离乡,去外地打工。

不管在流水线上打螺丝,还是在外地做生意,吃尽苦头,但是回头看自己走过的二十多年时光,真的成就了很多东西。

在县城买房,找对象,结婚生子,准备养老金,都是苦尽甘来的征兆。

我所在的农村,父母给孩子分家的时候,孩子会得到几个碗,也就寓意着,从今往后,碗里有烟火气,接续了大家庭的福气等。

一个人可以独自在社会上混饭吃,不是孤独,而是本事修炼成功。

图片

03

吃“兄妹”的饭,见证亲人的互助。

在东汉,有一个叫许武的人,父母过世早,他作为家里的老大,带着两个弟弟一起过日子。

白天他在地里干活,夜里回到家,做饭给弟弟吃,教弟弟读书。

若是弟弟不听话,就自己跪在家庙,向父母告罪。

弟弟看到许武的言行,羞愧不已,因而个个努力读书,帮忙干活。

人们都给这三兄弟点赞,个个都举孝廉,做了官。

明代作家冯梦龙,为此赋诗一首:“阳羡许季长,耕读昼夜忙。教诲二弟俱成行,不是长兄是父娘。”

诚然,若是兄弟姐妹能够常常围坐在一起吃饭,那是互帮互助。

在现实生活中,也能见到某个兄弟混得不错,有事业了,就带着其他兄弟姐妹一起干,慢慢就形成了家族企业。

也许某个人只是开了小店铺,但是兄弟姐妹一起帮忙,都不愁没有饭吃。劲往一处使,就没有不成功的。

在不成功的家庭里,兄弟们都在寻找理由,责怪谁不帮忙,而不是自己主动去帮对方。这样的局面,一定要反过来,才对。

04

吃“别人”的饭,见证对外的人脉。

一个家庭要发展壮大,仅仅靠自家人,是不够的,还得对外求人脉资源。

饭局,这是很多中年人需要的。

若是你懂得请客吃饭,也有很多人赏脸,那么你的人脉,个人的 价值,都更胜一筹。

在春秋时,晋国的公子重耳,为了避免家庭内斗,流亡在外十九年。

他到楚国的时候,楚王招待他吃饭。后来,重耳做了晋文公,楚国和晋国打仗,重耳安排晋军退避三舍。

在秦国,重耳不仅被接待,秦王还把女儿许配给重耳。后来,晋文公推动了“秦晋之好”,成为当时的美谈。

一顿饭,看起来很简单,其实是人情往来,也能在饭局上谈成很多的事情,工作和经济交往,都在其中。

一顿饭都舍不得请的人,难免是小气鬼,别人也会嗤之以鼻。若是你发财了,不给手下的员工好好吃饭,那么你也会被大家抛弃,从而回到穷苦的状态。

图片

05

餐桌,不仅见证了生活水平的变好,还见证了家庭的聚散,家庭对外的扩展;更是人们日常交流,好好生活的场所。

一家人,劳累一整天了,能围坐在一起吃顿饭,所有的疲惫就消散了,也能安排好明天干嘛。

从父母的一张桌子,到兄弟姐妹的多张桌子,再到孙辈的多张桌子,正是,子子孙孙,无穷尽也。

我们在谈论美食的时候,也是谈论家庭的幸福,社会的发展,人生的温度。

一家人,努力做到主动找饭吃,而不是坐等饭菜,这就是积极向上的格局,成功就在眼前。

成功的家庭,好好吃饭,吃嘛嘛香,不是吗?

作者:布衣粗食。

关注我的文字,走进你的心灵。

文中配图来源于网络。
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